在諾大的舞台上,四周是一片漆黑,
現場唯一的SpotLight燈光 打在彈奏音樂的吉他手身上
低著頭用匹克緩緩彈奏出以Compress與Reverse營造出如鈴聲般的吉他音色
全場聽眾屏息聆聽,這就是Big Country的Chance
高中時代那個剛開始接觸西洋音樂的年代,正是Modonna,Michael Jackson等的全盛時期。
所接收的西洋音樂多是跟著排行榜聽,如余光音樂雜誌、中廣音樂網、閃亮的節奏。
高二班上有一個同學,算是他幫我打開搖滾樂世界的一扇窗,帶我聽了Eagles,Beatles,雖說當時沒什麼感覺,可是幾年後打開他要我去買的幾張專輯,果然張張是經典大作。
初次聽到Big Country的音樂是他把隨身聽的耳機拿給我,播放的音樂是Big Country的Chance,
光聽到前奏就感覺全身起雞皮疙瘩,當時的想法就是趕快回家彈吉他。
後來放假後開始在高雄各大唱片行找Big Country的專輯卡帶,
第一張Crossing是怎樣也找不到,只好跟同學copy了一份卡帶,
倒是第三張專輯The Seer由當時的齊飛唱片代理,專輯裡"Eiledon"裡所描述的美麗境界,
"Hold The Heart"裡縈繞不絕的蘇格蘭風笛聲,都讓我反覆的把這張卡帶聽了又聽。
這些年,接收了大量的音樂資訊,已經漸漸忘記自己曾經喜歡的Big Country,
也因為收藏的卡帶由CD取代,沒有CD的那些專輯也逐漸被自己淡忘掉。
前幾個月在台北火車站前的啟元二手唱片行逛,居然找到一張德國版的The Seer專輯,
只花190元就讓這個樂團有再度回到我的音樂收藏。
關於Big Country以下做一些簡短介紹
由Stuart Adamson所成立的蘇格蘭樂團Big Country,其最有特色的是音樂充滿濃濃的蘇格蘭搖滾風。
有著鈴聲與風笛般吉他音色的Big Country,在80年代初期新搖滾樂團內相當獨樹一格的樂團。
英國出生的Adamson在1981年離開了Skids這個蘇格蘭Punk樂團,
找來了小時後玩伴朋友Bruce Watson擔任第二把吉他手,
再找來Clive Parker與他的兄弟Pete以及Alan Wishart組成最初的樂團雛形。
但很快的bass手Tony Butler 鼓手Mark Brzezicki就取代了他們的位置。
並與Polygram's Mercury簽約於1982年發行了第一張單曲"Harvest Home"
不斷的巡迴開場表演一直到"Fields of Fire"打進了英國的Top 10。
Big Country的發展並不順遂,也許是開始幾張的同質性太高,在一些音樂評論裡
並未給予高度的評價,但這並未降低自己對這樂團的喜愛程度,很可惜的是在
2001年Adamson 被發現在夏威夷的旅館內死亡,而為這樂團畫上一個句點。
>>歌曲播放-Chance<<
2006年1月23日 星期一
夢想的烏扥邦-Big Countr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